广州白云山确认发现明代著名学者黄佐墓

发布日期:2024-11-19 03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44

今年10月底,广州市白云区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(以下简称“白云区‘四普’”)有新发现,在白云山栖霞岭上,找到了明朝思想家、教育家黄佐的家族墓群,黄佐及其爷爷、父亲均葬于此。11月8日,白云区“四普”普查队邀请白云区政协领导张实以及有关学者一同前往白云山,对该墓群进行现场调查和登记录入。

位于白云山栖霞岭的黄佐家族墓群,黄佐及其爷爷、父亲均葬于此。陈淑娴摄

白云山鸣春谷景区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凯燕介绍,史料中有记载,黄佐葬于白云山,但此前一直未发现。在白云区“四普”中,根据新发现的文物线索,该景区组建了文物普查小组,设置了由景区、护林班、安保部、绿化部人员组成的几支小分队,开展普查工作。

广州市白云区“四普”普查队以及有关学者一同前往白云山,对墓群进行现场调查和登记录入。陈淑娴摄

由于白云山山体大、树林多,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,黄佐家族墓群终于在10月29日被发现,当时该墓群被枯枝败叶遮蔽,给搜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。为了便于下一步开展普查调研登记,该景区对枯枝败叶进行了初步清理,该墓群的全貌才得以显现。

黄佐家族墓群。陈淑娴摄

调查当天,普查队成员对黄佐家族墓群进行逐一查看,用生粉让墓碑上的字体显现,分辨上面所刻的人物、时间等信息,并逐一对相关信息进行录入,对现场图像进行采集。据墓碑显示,该墓群三座墓的筑墓时间分别为明朝正德丁丑年(1517)、嘉靖二十四年(1545)、隆庆元年(1567),距今均超450年。

白云区“四普”普查队队长冼永城介绍,经过确认,该墓是此次普查中的新发现文物,是明代大儒黄佐的家族墓群,黄佐及其爷爷黄瑜、父亲黄畿均葬于此处,呈现明显的明代墓葬特色。该墓为鸭屎石砌筑的交椅墓,三座墓按南北轴线依山势而建,规模宏大,规格高,其中垄环的压顶石、瓦当及滴水的图案及其粗壮的华表柱,均是白云山众多古墓里面少见的。可惜的是,这三座墓均受到了一定的破坏。

据介绍,黄佐,字才伯、号泰泉,是广东香山人(今广东中山市),明朝正德五年(1510)考取解元,正德十五年(1520)中进士,历任翰林院编修、广西提学佥事、南京国子监祭酒等。黄佐为广东乃至岭南留下不少文化遗产,撰有《广州人物传》《广东通志》《罗浮山志》《香山县志》等,其诗歌雄直恣肆,倜傥不群,后人尊之为“粤之昌黎”。白云山上的广州碑林入口处,矗立了一块碑刻,上书黄佐所撰的《白云山赋》。

自今年4月启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以来,广州市白云区逐步对古文化遗址、古墓葬、古建筑等六大类别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,黄佐家族墓群为新发现文物。接下来,白云区普查办将把该墓葬纳入重大新发现进行上报,同时对黄佐的生平史料作进一步的挖掘和宣传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